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熟人借钱别急着转!警惕“急用钱”背后的陷阱

“表姐在外地谈业务急用钱,让我赶紧转3万块……”近日,冀南新区公安分局台城派出所所长王志峰在“派出所所长说反诈”系列短视频中,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提醒:这类“熟人急用钱”的请求,很可能是冒充熟人诈骗的陷阱。

案例中,小张与表姐往来密切,这一情况被骗子盯上。骗子先是盗取了小张表姐的微信头像和昵称,甚至摸清了二人的亲戚关系,随后编造“在外地谈业务急需用钱”的借口实施诈骗。“骗子专挑熟人下手,尤其会利用大家不好意思拒绝、怕耽误事的心理。”王志峰分析,小张起初也觉得“表姐确实在外地谈业务,这么急应该是真的,先转吧”,但转念一想“表姐平常转账的时候都会先打电话”,最终通过打电话核实避免了损失。

王志峰总结,这类骗局的套路就三步:第一步是“仿身份”。骗子会盗取熟人的微信或其他社交媒体账号,复制头像、昵称,甚至扒出亲友关系,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认识的人”。就像盯上小张的骗子,早就摸清楚他和表姐常来往。第二步是“找借口”。冒充亲戚、朋友或同事,用急事借钱、帮忙转账、垫付费用等理由,催促转账,并叮嘱“别声张”,目的就是不让受害者有时间核实。第三步是“抓心理”。利用大家“不好意思拒绝熟人”“怕耽误事”的心态,让受害者来不及多想就转账。

“记住这两招,保你不上当。”王志峰给出防范提醒:第一招“缓一缓”。遇到熟人借钱求助,先别急着答应,骗子就怕拖延;第二招 “核一核”。打个电话、发个视频,或者问问只有双方知道的事——比如“上次你来我家里,是什么时候”,此时骗子多半会露馅。

警方提醒,凡是涉及借款、汇款,一定要亲自通话或当面核实对方身份。切勿轻信“新手机号”“微信留言”,更别被“别声张”“赶紧转”等话语催得慌了神。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拨打110报警。

本报记者 荣志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