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深圳“星星”闪耀江门

技术人员忙碌地穿梭在各个装备间,对动力电池装配线进行组装、调试、检测……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海目星”)厂区内,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林立,生产线一片火热。在这里,江门海目星实现了产值5年跃升30倍。

作为企业的“舵手”之一,江门海目星总经理聂水斌比生产线更忙——前来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电话接个不停,会议一个接一个。

2008年,聂水斌参与创立了位于深圳的海目星总部公司。2017年,他和合作伙伴作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那就是在江门也建设一个生产基地,以解决厂房不足的发展瓶颈。

正是这个决定让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喝到了“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等合作模式的“头啖汤”,江门基地在2022年就实现了产值超30亿元,目前“拳头产品”达数十种,从最初单一的激光设备到如今多种先进激光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装配线。

如今,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业界领先的激光与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3C、动力及储能电池、光伏、钣金、新型显示、医疗激光等六大板块。江门海目星正依托深圳总部的资源优势,和深中通道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更大跨越。

来自深圳的“星星”

海目星与江门如今的“情深”,源于昔日“一线牵”。聂水斌还记得,在2017年,公司有一笔急需生产交付的订单,然而深圳工厂已没有足够的空间扩产。这时,江门的招商团队向海目星抛出绣球——为解企业“燃眉之急”,江门为海目星腾挪出1万平方米的成熟工业厂房,实现“拎包入住”。

被江门这份诚意打动,聂水斌和合作伙伴一同决定在江门建设生产基地,并在2017年9月成功拿地约6.67公顷,建设全新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我们发现江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营商环境很好。”聂水斌说。

然而,江门海目星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成立之初面临着技术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聂水斌介绍,为此,江门海目星开展与江门本土院校的合作,持续构建产学研用贯通发展模式,与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江门市技师学院等多所院校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长期开展实习实践基地、高校订单班等合作项目,深度参与本地技能人才从招生、培训、评价、就业到技能提升的全过程。

此外,作为江门激光产业的头部企业,江门海目星积极发挥“头雁”效应,以商引商,为江门引入激光器材等更多相关企业,实现补链、强链、延链。

红色,也涌动在企业发展格局里。2020年6月,江门海目星党支部成立,聂水斌担任党支部书记。江门海目星党支部与周边镇村开展“村企结对”,推动莲塘村与上下游企业开展留用地合作开发项目,通过“代建+返租”模式,为上下游企业落户提供了土地保障。

这些年,江门海目星在“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模式下实现飞速发展,并获得了“广东省动力电池激光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开辟海外的“星辰大海”

一年前,深中通道正式开通,意味着深圳和江门开启强强联合、强强互补的“双城时代”。一年来,这条备受关注的大桥频频刷新车流新高,对珠江口东西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的带动作用可见一斑。

聂水斌表示,当前江门正加快推进“深圳总部+江门基地”跨市战略组合布局,这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能促进研发和生产紧密互动。

面对各种发展机遇,江门海目星也有了更多发展大计。聂水斌提到,海目星正着力开拓欧美和日韩等海外市场,目前已经在意大利、德国、瑞士、美国、韩国等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海目星将积极发挥省链主企业效应,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带动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全球布局,以国际标准接轨市场需求,力求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品牌。

在业务上,海目星正致力于突破更多领域。比如在医美领域展开了高功率长波长中红外飞秒激光器和医疗设备的产品研发。

而今年开始实施的“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也在培养人才、招聘人才等方面帮了江门海目星不少忙。针对新吸收的人才,江门海目星有完善的人员培养及晋升的管理流程及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双同步员工培养机制、“管理+专业”双通道职业发展机制以及“工作+生活”双保障服务机制,不断增强职工凝聚力。

坐拥天时、地利、人和,聂水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叶芷晴 潘晓晨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