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深圳一季度GDP增5.2%



从4月15日起,深圳专项债“自审自发”改革试点正式落地,被认为可为该市加强财政逆周期调节提供助力。图为3月底时深圳湾口岸附近正在建设的新城区。摄/焦建




作为“工业第一城”,深圳经济具有超大体量规模和高增长基数双重属性,稳定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2025年一季度,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950.49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4月28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了上述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具体而言,在深圳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亿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2951.44亿元,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5994.19亿元,同比增长6.0%。

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及深圳原本已较高的基数,前述一系列数字的取得,被普遍认为“来之不易”。以2024年整体数据看,深圳已有多个万亿级数字,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4.50万亿元、固投规模超1.01万亿元等。在平稳起步后,深圳经济结构出现的下列新变化,因与深圳经济未来增长走势相关,或许值得关注:

首先,在坚持“稳中求进”基调下,作为“工业第一城”的深圳在超大体量和高基数情况下,依然维持稳定增长。一季度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比1月至2月加快1.6个百分点。部分受此影响,深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增长11.0%。

微观深圳的主要行业大类,高科技及优势产业的表现被认为比较出色: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8%;高技术产品的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充电桩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8.2%、40.1%、38.0%、11.5%。

一系列相关行业持续增长背后,与智能化及产业结构的革新存在较大关联。以前述汽车制造业为例,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带动了深圳的产业链协同发展。一季度,该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增加值185.11亿元,同比增长38.8%。新能源整车制造,则增长53.2%。

除了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已逐渐形成规模优势的产业,机器人也正在成为深圳具有产业链集聚效应的新领域。以2024年为例:当地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产业链总产值则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推动相关数字增长及变化的原因,则被认为属于“结构性”,包含工业机器人规模化落地、服务机器人场景渗透加速、新兴品类与消费级市场扩容、技术跨界融合产业边界不断拓展等。

其次,深圳的第三产业近年来也保持较好发展态势。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由2008年开始超过50%,逐步上升至2023年的62.3%。2025年一季度,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5994.19亿元,同比增长6.0%。

与之相比,2024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8万亿,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7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3909.28亿元,同比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22866.22亿元,同比增长4.3%。

从整体结构来看,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当中的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被认为较好。

以近年来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业为例:截至2024年末,深圳的财富管理总规模超过29万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规模体量被认为已与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相当,位列国内大中城市第三。深圳在跨境金融方面也具备一定独特优势,实现了股票、理财、债券等金融产品联通。

第三,一季度深圳贸易波动较大,但货物进出口降幅收窄,核心部件的进口增加则被认为将为后续生产和出口提供帮助。从数字来看,一季度深圳全市进出口总额9901.04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1月至2月收窄7.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855.05亿元,下降8.7%;进口4045.99亿元,增长7.1%。

深圳贸易近期的波动较大,被认为可能受到春节假期及关税预期等因素影响。以出口数据为例,据深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深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6037亿元,下降10.4%;其中出口3673.3亿元,下降16.6%。这一部分与当地机电产品出口下降6.1%相关,其出口总值2764.4亿元,占同期深圳市出口总值的75.3%。

进入3月后,前述出口下滑情况则出现反弹:当月深圳市进出口3870.5亿元,增长12.3%,增速较全国高6.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85.3亿元,增长8.8%;进口1685.2亿元,增长17.2%。电动汽车、电脑及其零部件进口,分别成为深圳当月出口及进口增加较为明显的领域。前者在3月出口增154.3%,后者在3月进口则增234.6%。

受深圳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影响,深圳进口数据亦较为受人关注。如前所述,这部分源于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加速创新和广泛应用,核心部件进口快速增长,被认为可为深圳后续生产和出口提供一定帮助。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新增专项债“自审自发”政策支持。从数据来看,一季度深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降幅比1月至2月收窄了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4.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其中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1.8%,占工业投资比重38.7%。

在投资与产业发展后劲方面,2025年深圳已经迎来沙井立讯精密智能模组基地、西门子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以后者为例,西门子医疗方面宣布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建设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占地面积6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达98000平方米,预计最迟2027年底投产。根据规划,建成后新基地与现基地将以“双址运营”,总体规模将达到现在的三倍。

在政府投资拉动方面,2025年深圳的重大项目计划共安排项目798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076.4亿元,较2024年投资计划增长3.0%。在此基础上,从4月15日起,深圳的专项债“自审自发”改革试点正式落地,被认为可为该市加强财政逆周期调节提供助力。

相关改革之前,地方上报的专项债项目,需要经过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审核通过后才能发行相应债券。202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意见提出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下放专项债券项目审核权限,选择部分管理基础好的省份以及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的地区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

以深圳为例,其首轮发债规模76.76亿元,总体加权平均发行利率1.92%,继续保持全国最低。在此基础上,深圳也已形成首批227个、年度资金需求超千亿元的专项债券项目储备清单。新增专项债将围绕产业、民生、带动性强的相关项目进行投资。

具体到产业投资方面,深圳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项目将获得专项债资金支持。该项目位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片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现代产业园,预计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发展空间。

图片

责编 | 要琢

图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