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地方风味激活产业动能

机器轰鸣,螺香四溢。近日,记者走进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只见150米的螺蛳粉外包装生产线上,身着洁白作业服的工人与机械臂协同作业,日产达150万包的螺蛳粉在此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蝶变……

“从原料预处理到杀菌包装,再到全流程质量追踪与云端数据监管,螺霸王已构建起完整而严谨的标准化工业体系。”该公司讲解员何诗敏的话语里透着自豪。这座“舌尖上的工厂”正将柳州的酸辣滋味送往全球70余个国家的餐桌。

螺霸王的发展是柳州螺蛳粉产业从传统作坊走向现代工业体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柳州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持续释放“地方风味即产业动能”的价值潜力。目前,全市有持证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136家,原辅料配套持证生产企业174家,全产业链规上企业102家,全国实体连锁门店超过4.8万家,带动就业超30万人。2024年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9亿元,出口创汇8732万元。

当螺蛳粉生产线昼夜不息时,百余公里外的融水苗岭,人们正为另一种产业奔忙。海拔1300米的云岭深处,广西天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德华轻捻茶芽:“在这里,把一片叶子管好,就是把一群人的生活托起来。”如今,这里的1100亩荒坡化作“绿金”茶园,日均为茶农创造150到300元的收益,一年带动486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从202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到2024年跻身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这片绿叶的升值轨迹清晰可见。而今3.6万亩茶园年产干茶990吨,苗家“打油茶”习俗更被转化为沉浸式茶旅体验。年产值2亿元的背后,是生态价值与文化IP的共融共生。

从茶山到果园,柳州特色农业的现代化探索呈现出更多维度。在融安县,科技力量正在改写260年的金桔种植传统。

尚未挂果的枝条下,蚂蚁农业的智慧果园负责人韦小东滑动手机屏,灌溉系统随即向特定地块输送定制营养液。“土壤电导率、微量元素等28项指标实时监测,不同地块匹配差异化管理方案。”这位新农人的话语中,数据取代了祖辈的“看天吃饭”。得益于科技和标准的“双轮驱动”,融安金桔逐步打开高端消费市场,果品畅销长三角、京津冀等地。

如果说一线的科技管护为果实打下基础,链条另一端的深加工则让金桔焕发出更大的商业潜力。在高泽产业园,一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果农筛下的金桔小果进行切片冷冻、冻干处理,转化为果片、果茶、果膏等多种产品,无论金桔大果、小果都成为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爆款”。这颗曾囿于山坳的小果,在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中从“酸果子”变成了“金疙瘩”。

从“一碗粉”到“一杯茶”再到“一颗桔”,柳州正以小品类撬动起大产业。

(本报记者 王瑾雯 周仕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