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亮了!晚上接孙子放学再也不用手电筒照路了!”近日,在宁德古田县,屏东社区第六网格的陈伯站在614中三支街巷口,望着新安装的21盏路灯洒下暖黄光晕,脸上的皱纹里全是笑意。这一幕,正是屏东社区近半年来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用“绣花功夫”办好民生实事的生动注脚。


"614中三支与614中一支街巷夜间没路灯,120多户居民摸黑走夜路,太不安全了!"屏东社区"晨巡"工作组在入户走访时,陈伯的一句吐槽被详细记录在民情台账上。所谓"晨巡",是屏东社区今年推行的常态化走访机制——社区工作者每天晨巡1小时,通过"敲家门、拉家常"收集居民诉求,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响应"。

陈伯的诉求被上报后,该社区立即启动"民生速办"流程:一方面联合共建单位县水利局现场勘察,确认线路走向与路灯选址;另一方面召开居民议事会,就路灯高度、亮度等细节征求群众意见。从立项到施工仅用15天,21盏太阳能路灯便全部安装到位。
除了"看得见"的路灯,社区更着力破解"看不见"的隐患。近半年来,不断有居民向社区反映:小区柴火间普遍存在电线老化问题,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不仅频繁跳闸增加用电成本,更潜藏火灾风险。
为彻底解决,该社区牵头搭建“四方协商”平台——联合业委会、旺嘉物业、县电力公司现场办公。一方面,物业逐户收集183户柴火间产权资料,协助居民完成电表立户申请;另一方面,电力公司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改造老化线路。“目前资料已提交城管局审核,社区每周跟进进度,争取9月底前让所有柴火间用上‘安全电’。”社区工作人员小张翻着厚厚的登记本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屏东社区通过“晨巡走访+网格接单+吹哨报到”机制,累计解决老旧小区电表立户、路面井盖修缮、消防通道占用等各类民生问题42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屏东社区党总支书记邱世焓表示,社区将继续把“居民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晴雨表”,从“微需求”入手、在“关键处”发力,让一件件“民生小事”变成居民心头的“温暖大事”,真正把社区建成居民的“幸福港湾”。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