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7月9日发布公告,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国台办对此表示:强烈支持!
消息一出,让人马上想到了两句网络梗。
第一句,叫作“你若舍得死,我便舍得埋”。
赖清德上台后多次宣称与美日共同打造所谓的“非红供应链”,也就是在高科技、关键行业的产业链中完全排除大陆企业、部件和原材料,甚至将此上升为“台湾对外经贸指导方针”,并特别强调台湾武器装备生产要彻底“非红化”,鼓吹通过自行生产导弹、潜艇、高性能无人机,增加“以武谋独”本钱。这些年民进党当局强推“非红供应链”政策,高调将相关涉及军工业务的台湾企业公开曝光。
6月10日,台当局还突然更新其“战略性高科技货品出口实体管理名单”,将大陆华为、中芯国际及其多家子公司列入管制清单,配合美国封锁打压大陆企业。当时大陆就回应表示,民进党当局跪美媚美,只会害台毁台,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正常秩序。
果然,1个月后,8家台湾实体入列大陆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而且根据公告,除非另获特别许可,任何大陆经营者均不得向上述企业直接或间接出口任何两用物项,所有正在执行中的合约与交易活动也必须立即停止。更重要的是,这种管制不仅适用于直接出口行为,还覆盖通过第三地、第三国、跨境子公司等渠道的“转口”与“掩饰性供货”行为。
“你若舍得死,我便舍得埋”,作死的民进党当局可谓“求锤得锤”。
第二句,叫作“一松手就吹牛皮,一掐脖子就翻白眼”。
民进党当局这些年花了最多钱、最爱鼓吹的就是“本土防卫能力”,从蔡英文任内所谓“台舰台造”“台机台造”系列的“形象工程”,到赖清德上任后宣称把台湾打造成“亚洲无人机供应链中心”,力拼“取代中国大陆七成无人机市场”。
吹这些牛皮的真正底气,是“非红供应链”后面藏着一个巨大的“灰色供应链”,也就是可以绕道采购大陆产品,比如“香港转出口”“新加坡二次采购”“民企代工厂再打包”等方式。事实上,台湾军工企业对大陆供应链的依赖早就不是秘密。几乎所有的岛内军购弊案,都离不开“大陆配件”这个关键词,比如“云豹”装甲车预算单价28万元的炮塔转向机,直接从大陆海淘了1万元的民用品;“天弓”导弹要换美国配件,结果用不到1%的钱就从淘宝配齐了货;台军自研的无人机,非大陆的配件价格贵20倍,很多还没有替代品……就像台媒所说,当今世界,想在采购中完全避开大陆产品,既不“经济”,也不现实。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约250.71亿美元,其中半导体设备、精密仪器等潜在两用物项占比最高,接近一半,而航空航天材料和特种合金等军民两用产品分别占据8%左右。这次被管制的8家台湾实体,不仅长期依赖来自大陆的军民两用高端材料,也几乎囊括了民进党“防务自主”战略的各条主干神经:
其中,“汉翔航空”承担F-16V战机升级改造和“勇鹰”高级教练机量产任务,是台空军主战平台的直接承包商;“中山科学研究院”是台湾最重要的军事研发机构,产品涵盖导弹、无人机、军舰、潜艇等;“经纬航太”和“仲硕科技”为台军提供“弹簧刀”等多种攻击性无人机,具备自研飞控与测绘系统集成能力;“国际造船”“中信造船”和“龙德造船”分别负责台军潜艇、巡防舰、布雷舰、隐形快艇等海军主战或支援平台建造;“攻卫公司”则为台军提供防弹衣、防弹头盔等作战装备,还是美制鱼叉导弹系统在台湾的代理商。
上述单位的共同点,就是关键供应链都离不开大陆的两用物项。仅以稀土类物资为例,“汉翔航空”的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极度依赖大陆的钇稳定氧化锆;“国际造船”“中信造船”和“龙德造船”为台军制造的舰船,电机永磁体和隐身涂层都需要大量的高性能稀土,“中山科学研究院”防空系统的钐钴磁体,需大陆稀土提升灵敏度,靠库存只能支撑30天生产;“经纬航太”无人机精密传感器依赖大陆稀土提升性能,“仲硕科技”甚至还用大陆稀土为美国“标枪”导弹生产线提供过磁材……
仅在2024年,台湾就从大陆进口了多达6000吨的稀土。其实看到美国遭遇大陆稀土管制后的狼狈样,台湾方面也尝试过“断链重塑”,比如改用提炼精度较差的澳大利亚稀土,结果发现磁体耐热性不够导致发动机寿命缩短50%,无人机滞空时间缩短40%,导弹定位误差扩大了2倍,舰艇隐身性能不达标,根本无法达到军工生产的要求。
所以,面对大陆一纸公告,民进党当局马上急了——陆委会9日表示,大陆“以贸易出口管制及威胁恫吓言论,对台进行复合式施压胁迫,再次将经贸措施武器化,完全无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因为他们很清楚,以今天大陆的制造业段位和综合实力,已经完全具备掐美国军工企业脖子的能力,更何况是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吃“泔水”的台湾地区。
能让民进党主动提起“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就说明这种出手,确实有用,需要多用。
来源:东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