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希望欧盟“联通欧亚”步伐不再迟缓

董一凡

在美国关税施压和跨大西洋关系整体变化下,欧盟正在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亚太,希望与全球经济和贸易动能最为强劲的地区加强合作,进而通过做大合作盘子来缓解自身面临的内外风险挑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4月高调宣布,“欧盟将进一步转向亚洲”。近段时间以来,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与亚洲最大经济体中国对话沟通、加强经贸合作的诉求明显上升。欧洲国家一些高官还称,来自大西洋彼岸的不确定性使得欧盟有必要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些情况都表明,欧盟与亚太地区构建更广泛经贸联系的需求不断上升,欧盟机构以及欧洲主要国家谋求在全球地缘经济格局动荡之下获得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事实上,发掘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机遇、分享“亚洲世纪”的发展红利,一直处于欧洲对外经贸议程的重要位置。早在1994年,欧盟就发布了首份面向亚洲的官方文件《走向新亚洲战略》(Towards a New Asia Policy),2018年又发布了《联通欧亚:欧盟互联互通战略要素》文件。之后,随着亚太区域内部经济伙伴关系逐渐深化,欧盟更加意识到与相关机制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欧盟2021年贸易政策通报中提出要与亚太等地区推进经贸合作,特别是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欧盟同年发布的“印太战略”中也提及重视挖掘“印太”地区的经济机遇。然而,此后欧盟忙于应对地缘政治动荡及其外溢影响,在推进与亚太经贸合作方面的步伐迟缓下来。现在欧盟再次聚焦亚太,可以说是寻求机遇与防范风险共同推动的地缘经济务实选择。
毫无疑问,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巨大潜力是欧盟更大幅度转向这个地区的重要考量。亚太是世界经济版图中最具活力的板块和主要增长引擎,世界银行统计显示亚太地区GDP规模约占全球的30%左右,规模庞大的人口使其成为充满吸引力的市场。近些年来,亚太地区持续成为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24年亚洲GDP增长4.6%,预计2025和2026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9%和4%,均远高于当年的全球平均水平(3.3%、2.8%和3%)。在贸易方面,随着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借助比较优势积极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加之市场潜力逐步释放,亚太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24年实际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达到3.4%和3.6%,远超全球1.8%和2.2%的增长率,该地区在全球名义出口与进口中的份额分别升至38.9%和36.7%。
目前来看,欧盟在亚太当前经贸格局的“存在感”无法与其体量相匹配。虽然它是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也仅占东盟对外贸易的8%。正如欧洲智库“欧盟安全研究所”(EUISS)刊文指出的那样,欧盟过去20年来在亚洲新兴市场呈现“相对退出”态势,并在该地区当前的贸易格局中“明显缺席”。
现实层面来看,美国的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使得欧盟和亚太彼此倚重、抱团取暖的需求上升。首先,当前欧盟和亚太主要国家虽然仍在美国“对等关税”豁免期内,但相应冲击已经显现。作为全球重要市场的美国包容性和吸纳力下降,全球产供链、跨国投资信心以及国际产业流动等方面遭受结构性破坏,都意味着欧盟和亚太这样高度依赖对外开放的经济体,需要挖掘更加多元化的伙伴关系来为自身发展提供支撑。而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角度看,欧盟与亚太加强合作,将有利于巩固世界经济两个重要增长极关于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的传统共识,并强化双方在推动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改革等方面的共同意愿。
当前,欧盟加快转向亚洲,提高对亚太经济发展的参与度并在双方的相向而行中收获更多成果,依然有着较好基础。比如,欧盟已经与亚太多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与日本、新加坡达成数字伙伴关系协议等,表明其与亚太国家在传统经贸领域以及新兴科技产业等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规则共识。可以想见,如果能以经贸发展的务实心态推动与亚太国家的深入合作,同时在规则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更多照顾彼此关切,欧盟“联通欧亚”的愿景将会更快得以推进。(作者是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