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环球时报》消息,日德外长18日在东京举行首次战略对话。
双方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政治、经济、防务以及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以共同应对日益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和全球性挑战。
外界认为,在美国“印太战略”及双方现实需求的推动下,日德近年来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关系日益紧密,然而受国内、国际因素影响,“火热”势头能持续多久仍待观察。
加强战略沟通
18日,日本外相岩屋毅与来访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首次举行两国外长战略对话。
此行是瓦德富尔今年5月上任以来首次访日,也是默茨政府中的最高层级外交官首次到访亚洲国家。
根据日本外务省发布的会晤消息,双方商讨了政治、经济、安全等层面议题,以加强战略沟通。
政治层面,双方强调加强协作的重要性。
岩屋毅说,在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日本和德国同为七国集团(G7)成员国,彼此协调、合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瓦德富尔称日本为“特殊亚洲伙伴”,两国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利益,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对话进一步深化合作。
经济层面,双方同意加强贸易和投资机会,并强调有必要在供应链弹性、半导体、关键矿产、先进技术以及能源转型等领域深化合作。
安全层面,双方承诺加强协调,并讨论了扩大防务合作的措施,涉及联合军演、技术共享、防务装备等方面。
岩屋毅表示,欧洲-大西洋地区和印度-太平洋地区密不可分,欢迎德国通过“资产部署”等方式继续参与印太事务。
双方同意尽早举行下一届外长防长“2+2”会议,并商定今秋举行第二次外长战略对话,以推进去年启动的日德经济安全磋商,共同应对“经济安全挑战”。
此外,岩屋毅与瓦德富尔还就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局势及中东冲突等议题交换意见,并同意在应对气候变化、数字互联互通、联合国改革等领域保持合作。
同日,瓦德富尔还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晤。
石破茂说,日本和德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期待两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双方还承诺加强合作,共同努力解决乌克兰和中东等热点问题。
值得警惕的是,访日期间,瓦德富尔密集发表涉华负面言论,妄议台海、东海和南海局势,引发中方强烈反应。
有分析认为,德国外长猛烈攻击中国,既体现其本人对华鹰派立场,也折射出默茨政府对华政策的强硬色彩。但相关谬论无非是“中国威胁论”的老调重弹,为德国加大力度介入亚太事务寻找借口而已。
关系走深背后
二战结束后至冷战期间,由于地理位置遥远,各自又忙于战争赔偿、国内重建,日德一度疏离,互动有限。
冷战结束后,进入21世纪,双方关系才逐步走向正常化。
近年来,东京与柏林似乎进一步走近,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高层沟通日益频繁、深入。
德国前总理朔尔茨2021年上任后首访亚洲将日本作为第一站。
2023年,两国领导人首次举行政府间磋商,建立该机制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为日德讨论经济安全保障、强化供应链、能源和粮食危机等议题提供平台。
与此同时,双方还设有首脑会晤、外长防长“2+2”会晤机制,如今又新添两国外长战略对话机制。
二是合作领域从经贸向防务拓展。
2021年,两国签署《情报保护协定》,构建情报共享机制。同年,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护卫舰20年来首访日本,并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联合演习。
2022年,日本航空自卫队和德国空军首次在日本境内进行共同训练。
2024年,日德《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ACSA)生效,为日本自卫队和德国国防军之间共享物资劳务提供便利。同年,德国等欧洲国家战机再次访日并举行联合军演;德国“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访日。
分析认为,日德之所以靠拢,一方面受美国“印太战略”推动,比如德国出台印太政策指导方针,另一方面与两者现实需求相关,包括为彼此带来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
比如,日本加强对德关系有助于提升日本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通过与德国等北约成员国开展防务合作,还能拓展军事力量“走出去”的空间;德国则希望借助日本将自身影响力投射到亚太地区,强化与日本关系还能平衡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力。
除了各有所需,东京大学教授森井裕一还指出两国的共同需求。他说,日本和德国有很多共同点,包括历史背景、经贸发展历程以及慎用军事力量等等。如今,面对不确定性加剧的世界,两国都希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同时降低来自中国的风险,并且在各自地区提升独立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尽管许多迹象表明两国合作日益走深走实,但是受国内政局、国际形势等潜在因素影响,这一势头能持续多久仍有待观察。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外长对话首次提升至战略层面,今秋还要接着谈,日德为何越走越近?》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