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是第135个国际劳动节,在济北街道的村庄里,一群驻村第一书记以汗水浇灌理想,以坚守诠释担当,以创新点亮未来,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平凡而又不凡的故事。他们不是超人,却总在村民需要时挺身而出;他们没有豪言,却用一件件小事温暖民心,生动诠释了“辛勤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田间地头的“实干家”
当夜幕降临,130盏太阳能路灯在温店村道路两侧亮起,村民老温竖起了大拇指:“王书记给咱村办了件大实事!”温店村第一书记王波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冬季暴雪,她协调派出单位送去2000斤融雪剂,守护出行安全;夏日高温,她牵线企业捐赠40台灭火器,手把手教授村民消防技能。近期,王波邀请派出单位到村考察谋划修路项目,她想将“产业路”铺到田间地头,让“幸福路”延伸到居民家中。

走进李旺村,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第一书记武庆民及村“两委”成员的带领下,李旺村在开展人居环境提升、电网改造、修复生产路等工作的基础上,建成5座共175千瓦的光伏电站,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2万余元。武庆民还引进企业承包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万余元的增收。

民生福祉的“守护者”
在李旺村,歌舞声与欢笑声交织成诗,第一书记武庆民对接市歌舞剧院,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公益走基层歌舞专场,让专业的演出点亮乡村舞台。不少村民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李旺村的村民张大爷笑着说:“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专业的演出,今天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真高兴呀!希望以后能多办这样的活动!”武庆民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同样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开展“迎新春·送春联”等文化活动,多次捐赠各类图书,将农村书屋打造成村民学习知识的“精神粮仓”。

在姚王村,第一书记于方堂的笔记本上记满了“鸡毛蒜皮”:谁家生活比较困难、哪片大棚需要巡防,他联合曲堤派出所民警踏遍村巷,为居民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更化身“跑腿书记”,扛着相机上门为残疾村民办证,让政务服务从“窗口”延伸到“炕头”。
“阿姨,您血压有点高,平时要注意少吃盐、别生气。”济阳区中医院的医护人员耐心地为村民葛阿姨做检查,这是第一书记任延娟牵线,为葛家村、窦家村村民开展的爱心义诊活动;在北管区,每个村委会办公室都多了一台大型净水机,这是王波书记为11个村争取到的物资,改善了村级办公场所服务环境;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各位第一书记穿行在乡间小路上,敲响困难群众的家门,将慰问品和党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身边,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兜住了民心。

乡村振兴的“同路人”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济北街道的第一书记深谙“众人拾柴”之道,通过“同心圆”党建联盟这一平台定期交流产业发展心得,有效整合田王村冷藏储存、李旺村光伏发电、姚王村蔬菜种植等优势资源,以“订单农业”为抓手,不断探索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发展联动。

在田王村恒温冷藏库门口,王波正在指挥工人们将白菜装车。4月25日开展的济南驻村第一书记助农市集暨“惠工富农超市”线下展销活动中,王波带来的来自城北新村片区的黄瓜、蒜薹等农产品很快抢购一空。今年以来,她在温店村牵头成立济北鲜绿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对接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济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资源,帮助城北新村5个联建村共同打开销路,销售白菜15吨,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书写着“1+1>2”的共富方程式。
这些身影如此平凡:沾满泥土的鞋、磨破边的笔记本、反复修改的方案;这些身影又如此不凡:他们让空巢老人展颜、让留守儿童欢笑、让闲置土地资源焕发新生。
记者:王静静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