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物业来了,幸福升温”——海淀老旧小区“大家商量着办”让物管之路越走越宽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同年,海淀区印发《关于加强海淀区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推进老旧小区建立物业管理机制。通过党建引领组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织业主就物业服务标准、收费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物业服务模式,并签订物业服务协议。2024年,在深入践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梳理、总结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海淀区升级发布新“三年行动计划”,将这一机制推向深化。

在政策的加持下,海淀区针对老旧小区建成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薄弱、产权结构复杂、物业管理缺失等治理难题,积极探索实践。各街镇通过“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让社区居民做主、众人议事,探索创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推进老旧小区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多样化物业服务,趟出了一条老旧小区物业市场化的新路子。让“大家商量着办”的智慧延伸到每个治理细节,让老旧小区在共识中迎来物业“新生”。

从“无人问津”到“共商共治”

近日,永定路街道永定路96号院的楼道里,80岁的赵大爷正扶着楼梯扶手慢慢下楼。“以前墙皮掉渣、灯也不亮,现在又亮堂又干净,多亏了这物业!”老人笑着说。这座建成于1979年的单体楼,32户居民守着“楼老、院小、无物业”过了几十年,如今靠永定路社区党委搭起的“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平台,终于迎来了市场化物业。“楼龄45年,就两个单元,哪家物业愿意来?”永定路社区党委书记张蕊还记得去年初的窘境。当时顶层漏雨、飞线乱缠,居民诉求集中,可一提物业,反对声不少。“物业能天天在这里吗,我们有急事能找到物业吗?”居民们的疑问,道出了大伙的顾虑。

为了打消居民的顾虑,张蕊带着居委会工作人员、楼门长组成“议事小分队”,挨家挨户登记诉求:“刘女士担心物业费太高”“张大哥希望物业能管楼道灯维修”……三周后,第一次议事会在小区里开起来,32户来了28户。“咱们是个大家庭,物业咋管、钱咋收,都得大伙儿点头。”张蕊的话让现场静了下来。

然而,物业服务的顺利推进并非一蹴而就,个别居民的疑虑仍需耐心化解。楼门长朱大哥告诉记者:“有户人家一开始不露面,我带着物业经理上门三次,当场示范线上报修方法,人家才松了口。”

此后的一个月里,从“物业是否驻场”到“每月每平方米的定价”,五场议事会“议”出了共识。2024年5月,业主投票通过引入物业的决议。物业服务企业入驻后,开始对小区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物业服务管理,成为小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现如今,走进永定路96号院,新做的屋面防水再没漏过雨,到了供暖季,居民们对供暖服务也比较满意。“小区里藏着大民生,只要坐下来好好商量,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张蕊表示,这个曾经“没人管”的小院,正靠着“大家商量着办”的智慧,慢慢长出幸福的新模样。

从“矛盾交织”到“治理有序”

苏州街82号院是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所辖的独楼小区,建成于本世纪初,因设施老化、单位不再补贴物业费等问题,面临管理困境。小南庄社区党委以“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工作机制为抓手,凝聚多方力量破解难题。

“以前小区环境乱,垃圾清运也不及时,我们急得直跺脚。”小区居民李阿姨回忆道。面对居民的迫切需求,社区党委通过组织推荐、业主自荐等方式,组建了由建筑行家、物业能手、党员骨干组成的物业管理委员会。

“得把懂行的、热心的居民聚起来,自家事自家管才靠谱。”小南庄社区党委书记柳春英告诉记者。两年间,物管会召开二十余次会议,结合线上线下问卷,在业主大会广泛征集意见,让方案更贴民心——部分委员常利用晚间、周末开会,深夜散会成常态。

2023年9月,小区首聘的物业公司因成本压力违约退出,社区党委立刻启动应急措施:联合物管会与原物业交涉维权,发动志愿者值守保秩序,协调周边资源保障垃圾清运,同时多方接洽新物业。“那段时间志愿者轮流值班,有的值一白天,有的值一宿,真不容易。”居民刘师傅感慨。

2023年11月,新物业入驻后,社区党委推动“大家商量着办”落地:物业先行垫付欠缴电费解燃眉之急,物管会牵头代收物业费、排查电路减负,20多天内业主投票通过率达标,正式签约筑牢长效根基。

针对供暖难题,社区党委协调产权单位、供暖公司等多方商量,推动锅炉更新、管道维修,号召居民换暖气片。经过努力,82号院从社区里供暖报修最多的小区,变成了供暖效果好的小区。“物业来了,我们幸福感都升温了。”居民张大姐笑着说,以前冬天老停暖维修,在家得穿棉袄,现在穿单衣。

小区的立体车库配件老化,一些载车板在升降时会卡住不动;地面乱停车现象严重……面对一系列问题,社区党委、小区物管会开展车辆普查,收集全体居民意见,召开十余次会议,结合居民意见研究方案,推动立体车库大修,为小区业主在车库施工期间到西海国际停车争取到“团购”优惠,协调经费安装道闸设备和车牌识别系统,修整小区路面,使停车秩序由乱及治。

柳春英表示,正是坚持党建引领聚资源、大家商量激活力,才让小区从“问题缠身”到“治理有序”,走出了“自家人办好自家事”的共治新路。

从“服务真空”到“清单定制”

2024年3月份,羊坊店街道铁道部直属通信处家属小区(莲花池东路9号院、北蜂窝中路2号院)居民在收到原物业的撤场通知后,社区党委立即带着居民们商量“新管家”的事儿。

“当时心里真犯嘀咕,就怕物业一撤,小区成了‘没人管的孩子’。”家住北蜂窝中路2号院的居民毛莉阿姨回忆,那段时间垃圾清运、绿化维护都悬着,大伙儿急得睡不好觉。这也是时任社区党委书记李妍最揪心的事:“物业撤场不是小事,垃圾堆积、门禁失效,哪样都能搅得居民不安生。”

在引进新物业的过程中,社区坚持“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对物业费、服务项目、物业公司选择等重要内容进行现场讨论,并推动议事会成员“沉下去”,民情民意“浮上来”。白天,社区党委成员穿梭在小区院落里收集居民意见;傍晚,又守在单元门口,跟下班回家的年轻人聊“小区停车难题”“物业费的组成”……

“我们不在会议室里‘空谈’,而是去居民最常待的地方扎,听听大家的想法。”李妍说,社区还搭起临时工作站,摆上服务清单展板,物业费构成、保洁频次、维修响应时间,一条条标得清清楚楚。

此外,社区还通过“线下+线上”形式征求民意。李妍介绍,为做好居民真实需求的收集,社区设立引入“清单式”物业服务现场工作站,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现场答疑解惑;悬挂“业主意见收集箱”,社区党委成员每日两次开箱,针对业主们在意见箱内投放的问题进行收集分类;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微信群,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全面畅通居民反馈渠道。

据了解,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广泛收集业主意见,社区形成“阳光透明——清单式物业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在“包干制”物业的基础上,吸收“酬金制”物业收支公开透明的优点,打破一到五级物业服务标准界限,跨级选定适合小区的物业服务事项清单,让每位业主做到心中有数。2024年7月底,新物业顺利接场。如今走进小区,垃圾桶旁再也不见堆积的杂物,傍晚的广场上,孩子们追着跑,老人们聊着天。

李妍感慨道:“其实居民要的不多,就是被尊重、被重视。把话筒交给大家,难题自然就有了答案。”

从永定路96号院五场议事会“议”出物业公司,到苏州街82号院物业撤场后志愿者们的坚守,再到莲花池东路9号院、北蜂窝中路2号院的“清单式定制”,一个个曾经“失管”“失序”的老旧小区,凭借“大家商量着办”这把“金钥匙”,以党建为引领,串联起各方力量,将昔日的“治理痛点”有效转化为“幸福支点”。(记者 赵磊)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