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新发现文物212处 荔枝道考古调查取得重大进展

考古人员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测绘三维地形数据。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人民网重庆4月29日电 (刘政宁、姚於)蜀道(荔枝道)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交通地理意义。4月29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日前,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截至目前已完成主、副线调查,于沿线新发现212处不可移动文物。

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蜀道考古研究”的重要子项目,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涉及川陕渝两省一市,2024年3月14日,重庆市文物局发布启动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调查工作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四川、陕西、重庆文博单位协同开展,这也是“蜀道考古研究”中唯一跨三省(市)的联合考古项目。

据了解,4月26日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中,发布了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等6条蜀道干线的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其中,荔枝道是本次汇报的6条蜀道干线中里程最长、新发现路段及文物线索最多的一条古道。

本次荔枝道考古专项调查的负责人之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汪伟介绍,荔枝道截至目前已完成主、副线调查,其中主线调查总里程576千米,发现各级古道214段;副线调查总里程约154千米,共发现各级古道94段。新发现212处不可移动文物,重要新发现包括长寿区雷家湾商周遗址、垫江县桂溪县城遗址、开州区清水县城遗址、宣汉县丁木沟碑等。

考古人员对古道遗存进行清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相比金牛道、米仓道、褒斜道等蜀道,此前关于荔枝道的研究相对偏少,从古籍文献到近现代的笔记,都少有该路段的记载,此前也没有开展过系统性的梳理与文物登录工作。”汪伟介绍,蜀道地貌环境复杂多变,加之年代久远,许多的古道已经被附着物和植被覆盖,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考古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传统的调查与技术手段之上,也强化了科技手段的应用,如采用数字拓片技术,提升对沿线碑刻记录的效率和质量,采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测绘三维地形数据,对古道进行准确识别等。同时,除了做好文献的收集,考古队员还采用社会学调查的方法,对古道和沿线文物线索做了口述式记录。”

“调查表明,荔枝道在唐宋时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商贸价值凸显,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战略价值。”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考古工作对于推动荔枝道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填补了荔枝道诸多研究空白,进一步明确了蜀道路网系统。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已将荔枝道纳入“古蜀道”保护利用体系。此前,川陕甘渝四省市文物局在成都召开联席会议,也明确共同推进蜀道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要加快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推动世界遗产申报。该负责人表示,后续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继续完成支线调查、课题研究及报告编撰工作,及时完成荔枝道(重庆段)保护规划编制,强化跨区域协作机制,讲好蜀道故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