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聚焦镇街治理创新实践,解码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由中共张店区委宣传部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倾力打造的《活力张店 · 镇街行思录》栏目,通过深度对话镇街党工委书记,全景展现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三产融合发展突破、基层治理品牌塑造、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等领域的鲜活实践,系统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张店经验”,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打造标杆示范。栏目每期邀请一位镇街党工委书记走进演播厅,以“解题者”视角分享改革突破的实践智慧,通过讲好基层治理的“张店故事”,凝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持续擦亮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实践品牌。

大众网记者 孙晨 崔照琪 通讯员 耿明子 唐梦琪 淄博报道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资源不足、服务单一、群众参与度低的难题?淄博市张店区车站街道以“公益+市场”的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近日,车站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东做客《活力张店·镇街行思录》访谈时,系统阐释了这一模式的运行逻辑和显著成效。通过“阵地换服务”“社区合伙人”等创新机制,该街道成功实现政府、市场、居民三方共赢,打造出基层治理的“张店样板”。
困局破冰:从“输血帮扶”到“自主造血”
——“阵地换服务”破解资源困局的创新路径
在老龄化加剧、群众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基层治理面临财政依赖性强、服务供给单一等瓶颈。车站街道以“以阵地换服务”为核心理念,成立社区发展基金,通过引入市场化要素,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社会参与”的立体化资源网络。
“社区运营必须从‘政府输血’转向‘自我造血’。”王晓东介绍,街道创新推出“社区合伙人”机制,吸引20余家企业以“常驻+流动”形式入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服务内容与收益反哺规则。常驻企业将1%-5%的收益纳入社区发展基金,流动企业按场次反哺,形成“公益+低偿+市场”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以城南社区邻里餐厅为例,政府补贴与企业微利运营相结合,为居民提供每餐8元-12元的普惠餐食,部分收益反哺社区公益项目,实现服务可及性与经济可行性的双重突破。

需求响应:从“标准供给”到“定制服务”
——“一社一策”破解服务单一的精准施策
面对不同社区的差异化需求,车站街道建立“一社一策”动态机制。依托网格服务团组、“三事工作法”等载体,组织楼长、志愿者开展需求摸排,形成个性化服务清单。
在老龄化率达32%的城南社区,街道针对性引入助餐食堂、医养机构、老年大学等适老化服务;而年轻家庭聚集的荣悦城社区,则重点布局母婴托育、课后托管和艺术培训。目前,街道已建成涵盖养老托幼、医疗康养、就业创业等7大类32项服务的民生矩阵,惠及居民3.2万人次。
为确保服务质量,街道建立三重监管机制:每月召开“合伙人联席议事会”跟踪服务成效,实施服务质量与居民满意度“双考核”,对不达标机构动态调整;所有收益、捐助信息实时公开,接受居民监督。数据显示,辖区服务类投诉同比下降67%,群众满意度达98.6%。

共建生态:从“单向供给”到“多元共治”
——“建队伍、搭平台、强激励”破解参与不足的激励机制
基层治理的活力之源在于群众参与。车站街道通过“建队伍、搭平台、强激励”组合拳,激活社区自治“一池春水”。
街道组建起5800余人的志愿服务力量,“戎耀车站”退役老兵服务队、“老伙计巡逻队”等70余支特色队伍活跃在矛盾调解、环境治理一线。创新“一网三联”积分激励机制,志愿者可通过服务积分兑换健康体检、餐食饮品等12类福利,累计兑换服务1.2万次。各社区每周开展“提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五步协商,近半年通过居民议事解决停车难、充电桩建设等民生问题136件。




裂变升级:从“本地经验”到“全域推广”
——“公益+市场”破解复制障碍的推广范式
经过两年实践,车站街道的“公益+市场”模式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城南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街道被列为“全省基层治理实验点”。目前,该模式正向全区推广。
从破解资源瓶颈到激发治理活力,车站街道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以制度创新打通“公益”与“市场”的任督二脉,用精准服务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基层治理就能焕发持久生命力。随着这一模式的持续深化,更多“张店经验”有望在齐鲁大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