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吉林,太阳仿佛化身“超级加热器”,持续的高温让市民们连连叫苦,直呼“扛不住”。街头巷尾,遮阳伞、冰袖成了出行标配,冷饮店前排起长队,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常是“今天也太热了吧”。
据吉林省气候中心专家胡轶鑫介绍,6月22日至7月13日,全省被“高温模式”牢牢锁定。降水成了“稀客”,平均降水量仅62.6毫米,较常年偏少近三成,其中大安、公主岭、梨树和汪清四地降水量更是创下历史同期最少纪录。雨水“缺席”,高温自然“嚣张”,全省平均气温飙至25.4摄氏度,较常年偏高3.4摄氏度,直接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各地市州更是“比着热”,平均气温达22.8~26.9摄氏度。延边以4.6摄氏度的偏高幅度成为“升温王”,白城、松原、长春等地的平均气温纷纷突破历史极值,其中白城以26.9摄氏度位居榜首。更令人惊叹的是,全省日平均气温及各县市气温均高于常年,全省50个县市中,有43个县市打破同期气温纪录,剩余7个县市也跻身历史同期偏高第2位,堪称“集体破纪录”。
高温日数同样“爆表”,全省累计出现≥33摄氏度高温天气310站日,较常年偏多4.3倍,位列历史同期第2、2001年以来首位。汪清县最“扛热”,高温日数达12天,榆树、长春等21个县市也打破当地高温日数纪录。
两轮“热浪冲击波”尤为凶猛:6月23-26日,46个县市被33摄氏度以上高温笼罩,16个县市超35摄氏度;7月7-12日,高温范围再扩大,47个县市加入“33摄氏度俱乐部”,9个县市突破35摄氏度。7月12日,安图出现36.8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创下本轮热浪“峰值”。

这样的持续高温在吉林历史同期实属罕见,给市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小挑战。好在清凉已至!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胡中明介绍,经历六月下旬和七月上半月的区域性高温后,主宰热浪的“元凶”副热带高压南落西伸,西风槽趋于活跃,小股冷空气渗透南下。7月15日,朝鲜半岛东部的热带低压将向东北移动,后期变性并与高空槽合并形成东北冷涡,为吉林多地带来雷雨天气,正式告别“蒸烤”模式。
16日起,全省大部最高气温回落至30摄氏度以下,西北部和东南部甚至降至25摄氏度以下;最低气温中西部为20-22摄氏度,东部在20摄氏度以下,高海拔山区更降至16摄氏度以下,凉爽宜人,适宜避暑。19日前,全省大部以偏北或偏东风为主,微风和煦,告别酷热。20日转为南风,但伴随明显降雨,云量增多,无需担心太阳暴晒。未来一周,吉林无区域性大范围高温,诚邀各地朋友前来消夏旅游,感受22摄氏度的吉林夏天。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卞睿 通讯员 张欣彤 魏裕革 王晶晶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