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创业导师谈创业⑤丨是老师也是老板,他说大学生创业“该踩的坑,得踩”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易昂

2016年,在中南大学从事耐磨材料研究多年的向勇,带着核心技术和团队,创建湖南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多年来,聚焦先进金属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向勇带领团队研发出高硼高速钢双金属辊套轧辊 、热轧粉末大马士革钢板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学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市场,向勇用“一波三折”形容他的创业经历。哪些大学生适合创业?创业初期,哪些“坑”是可以避免的?4月18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对向勇进行专访。

记者:您在中南大学从事研究多年,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决定创业?

向勇:很多事情都是机缘凑巧。过去钢铁企业的一些关键材料、配件长期需要从国外进口,面临国产化的问题。当时我在中南大学的抗磨材料研究所,正在做先进钢铁材料的国产替代课题,研发出的好几款材料比国外材料更加耐磨。一些朋友认为这是个值得产业化的机会,所以就拉我组建了一个团队,初创团队有本身就做钢铁产品的,也有专门搞金融和投资的,湖南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就这么成立了。

记者:创业初期,是否遇到过技术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

向勇:在创业之前,我们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就很明确。一些钢铁企业提出了国产化的方向,还有相关科研项目做支撑。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最开始做轧辊,后来做大马士革钢板,现在复合钢筋的市场化道路也越走越宽敞。总体来说,就是结合研究所里老一辈科学家留下了很多研究成果,进行升级迭代,匹配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记者:您2016年开始创业,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和您当时创业相比有什么区别?

向勇:区别挺大的。从整体形势上来说,当时我们国家是属于缺东西的阶段,只要你把东西做出来的,市场一般是不错的。尤其当时很多领域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国产化的空间非常大,机会也多。而现在,我们国家生产能力、生产技术大幅飞跃,国产品牌也成长起来了。所以现在对创业者来说,不是东西做出来就一定会有市场,要在怎么打开市场上多下功夫。

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利弊皆有。好处是大学生拥有全新的战略、思路和技术,可能会创造奇迹。但也要看到,现在创业需要承受的压力和代价更大,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记者:创业初期,踩过哪些坑?

向勇:太多了。团队组建、内部管理、外部市场开拓、资金等方方面面,可以说该踩的都踩过。创业其实都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些都是必然的,该踩的坑,得踩。

记者: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哪些方面要特别注意?

向勇:大学生不要盲目进行创业,要有很理性的头脑。

首先,要非常了解市场的痛点在哪里,清楚方向在哪里。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资源来实现目标,要取得家里的支持和理解。

其次,在团队组建方面,要有比较开阔的视野。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里单打独斗,学校里各个专业都有,尽量和各个专业领域的优秀同学合作。比如说,现在我们实验室里,就有5个学生成立了一个公司,他们都是技术型的,搞研究是不错,但运营公司还需要管理、财务、法律等方方面面的人才,现在他们也在扩大团队,让人员构成更加多元化。

大学生往往会有一点理想主义,风险意识不强。创业前要进行系统地考虑,比如财务、法律、时间、人际关系等等。要兼具创新的热情和谨慎的态度。

如果大家有好的创意点,可以先找专业的投资公司或者相关的专业厂家来合作,减少风险。

记者:大学生创业,从哪个阶段起步比较好?

向勇:在我们这种技术密集型领域,现在起码要博士。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大家都还在书本上学习知识,专业方面的研究都不太深刻,不适合去创业。

记者:从您从事的材料领域来说,现在哪些领域是比较有机会的?

向勇:大体的方向必须和时代同步。比如在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以及性能提升方面,关注材料腐蚀、抗震、防火等方向。

要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比如在国家很重视的深海深空、新型能源应用场景里找机会,生物健康、生物饮水等方面找专业契合点。

现在大模型发展得这么快,也可以和材料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记者:帮助大学生走上创业正轨,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向勇: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放心走上创业的“战场”。

政府和学校要多给他们平台和机会,在资源分配上向年轻人倾斜。比如说学校和企业每年都可以从国家争取到大量资金,进行科研和产业化。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去支持年轻人创业,给他们更大的试错空间。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