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第6号台风“韦帕”带来的严峻考验,汕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入户联心”机制,深入践行“讲看听问帮”工作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面投入防风防汛攻坚战,累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超3.3万人,排查整改隐患点近3000处,解决群众困难数千起,未发生重大险情灾情,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快速响应,党员干部直奔一线
抗灾的答案,必然写在暴风雨来临前。
汕尾坚持“早研判、早介入、早部署”原则,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号召,发出《关于在依托“入户联心”机制充分发挥“两个作用” 做好防风防汛工作的通知》,全面组织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参与隐患排查、人员转移等防汛防风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令而行,全市组建2000多支党员突击队和应急先锋队,领导干部全面进入24小时值班值守状态,党员进村入组、逐门逐户了解情况、解决难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做好台风防御工作,以冲锋者的姿态、守护者的辛劳换取人民群众的安宁,用铁肩膀在防风一线扛起鲜艳党旗。
耐心叮嘱,预警信息直达一线

“大家要提高警惕,这次台风风力大、雨势猛,低洼地带的居民要提前做好转移准备……”陆河县水唇镇党员干部一对一“唠家常”式讲解的场景,正是党员干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动员的缩影。党员干部们用福佬话、客家话等方言走街串巷耐心叮嘱,通过微信群实时推送台风路径、大喇叭循环播报避险知识,传递台风最新动态、预警信息和避险知识,提醒村民“固门窗、备物资、听预警”,告知企业“停工停产防风险”,真正做到让群众心中有数、行动有方。
大型机械是否锚固加固?脚手架立杆基础排水是否通畅?工人宿舍板房结构是否稳定?……在建项目现场,市质量安全监督站党支部认真排查,当场协助整改隐患17处,顺利将2059名工人转移至安全安置点。
防御台风期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按照临灾排险“八个再查一遍”和防台风“六个百分百”要求,聚焦在建工地、水利工程设施、山塘水库、老旧房屋、户外广告牌、临时构筑物、排水管网、易涝黑点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查整治,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听取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粮食够不够?”“药品有没有?”“行动方便吗?”……海丰县公平镇下洞村“两委”干部、驻队工作组深入五保户戴金恩家中,将需求一一记在心中,及时帮助解决。
陆丰市河西街道大务村党员干部发现95岁独居老人居住在老旧瓦房中,边耐心劝导,边小心搀扶其转移至安全安置点。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发动800多名党员干部27支应急队伍,巡查公路里程1846公里,针对市区G236、S241国省道干线、农村公路等路段大量树木倒伏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安全,第一时间组织7部抢险车辆,抢险人员、调配抢险设备,经过数小时不间断作业,保障多处公路恢复正常通行。
防御台风期间,汕尾市党员干部迅速覆盖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特殊群体、重点群体等关键群体,第一时间收集群众需求,及时协调解决物资短缺、安全隐患等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共产党员就在你身边”。
“您家的应急包准备好了吗?”“知道紧急转移时该走哪条路吗?”……陆河县上护镇启用“党员结对转移”机制,由1名党员负责协助3—5户群众转移,通过“敲门提醒+帮搬物资+护送到位”的全流程服务,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防御台风期间,汕尾市党员干部通过细致询问,全面掌握每户的应急准备情况,对认识不清、准备不足的群众,现场指导完善,确保户户心中有预案、人人行动有方向,为安全有序转移奠定坚实基础。
细致服务,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海丰县赤坑镇溪金村一名群众突发心肌梗死,正在附近巡查的村干部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调派救护车,协助医护人员将患者送上救护车,为急救争取到宝贵时间。防御台风期间,汕尾市党员干部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加固门窗、搬运生活物资;帮助低洼处居民清理排水沟渠,防止内涝;耐心劝导因担忧财物而不愿转移的群众,并安排专人协助转移贵重物品,用细致服务打消顾虑。
台风影响期过后,市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户排水排涝、清理田间淤泥,对受淹作物进行扶正、消毒,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华侨管理区开展灾后“回头看”,逐一核查老旧房屋的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等新隐患,重点清理排水渠、低洼地带因台风新增的淤泥杂物,全面检查公共区域电线是否松动、宣传栏是否歪斜。
汕尾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战时状态”,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尽快消除灾害影响,做好风后路面清障、灾情核查等工作,防止因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
南方+记者 陈欣欣
通讯员 汕组讯
【作者】 陈欣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