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港媒: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强了中国的决心,中国正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一再挥舞“关税大棒”,不断升级对中国的关税。尽管特朗普试图孤立中国,甚至逼迫其他国家限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但分析人士指出,现实情况却走向相反方向,中国正从中找到新的机会。

“中国如何将特朗普的关税转变为机遇”,香港《南华早报》4月29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减少对美国依赖的决心,使中国走上了将自身打造为大型消费市场的道路。中国正将关税危机转化为建立世界最大市场的机会,特朗普的举措反而为此提供了动力。

这篇文章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宾,他曾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机构提供专家咨询意见,代表作有《亚投行的中国式多边主义》等。

4月29日,南京港龙潭港区集装箱码头 视觉中国

文章称,中国已实施多项措施来提振内需,包括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去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近年来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说,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其次,今年我国将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今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为3000亿元,较2024年增加1500亿元。

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时可以获得消费补贴,例如,个人消费者购买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时,最高可获500元国家补贴。

文章指出,10万亿元化债将释放地方政府的财政空间,使其可以增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投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拉动内需,提振投资和消费。这些措施是中国强大“工具箱”的一部分。

文章强调,这些刺激措施绝非意图取代私营部门和国际投资,恰恰相反,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

据估计,中国将在十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去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超过投资和出口。今年,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刺激下,这一数字可能超过70%。

文章称,中国成为最大消费市场的前景,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国内消费成为重中之重,包括教育、医疗保健和娱乐在内的服务业将蓬勃发展,使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到新的层次。

由于中国致力于为外国投资和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准入,全球所有消费品都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正在维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特朗普政府却背道而驰。消费驱动型增长还可能进一步改善中国与欧洲等经济体的关系,这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中国对特朗普关税的反制措施主要针对美国商品,来自欧洲和其他地方的产品可以迅速取代它们,”文章写道,“随着巴西大豆和南非葡萄酒的购买量飙升,中国正转向为更多英国和西班牙产品和投资开放市场。”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正在将关税危机转化为建立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机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为这种转型提供了动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