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烟台十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支持蓝绿融合发展行动方案

● 8月12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联合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等10部门出台了《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将蓝色金融与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融合贯通、整体推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烟台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联合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等10部门出台了《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将蓝色金融与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融合贯通、整体推进。

昨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分别就《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

将创新推出20个以上

蓝色金融特色产品

在财金助力蓝绿融合发展上,烟台已经做了诸多创新实践:

——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将“支持烟台在绿色金融、金融促进‘蓝绿’融合发展方面的工作”纳入支持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要事项。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将烟台作为海洋金融服务示范区,给予信贷重点支持。

——在全国发布首个蓝色金融地方标准——《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该标准现已成为央行制定全国蓝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基础版本。

——太平财险在烟台设立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发布《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为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据市财政局统计,目前,全市设立海洋金融机构36家,数量居全省前列;截至6月末,全市蓝色产业贷款余额902亿元,政策性海水养殖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0亿元。推出海洋碳汇贷、碳汇指数保险等一批“首贷、首保”蓝色金融产品。

烟台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贾磊介绍,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完善涉海信贷风险补偿、政府引导基金、担保体系等综合性融资支持。力争到2027年,实现蓝色产业各类融资总额突破1300亿元;用足用好长岛国际零碳岛、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自贸区烟台片区等重点功能区优势,健全蓝色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围绕《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加快建立蓝色产业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投向及结构。力争到2027年,全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20个以上蓝色金融特色产品,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将美丽海湾建设项目

纳入“蓝色金融项目库”

蓝色金融对烟台而言,不仅是海洋经济的新引擎,也将成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加速器。

市生态环境局将结合“美丽海湾”建设,重点建好“三个清单”:

——美丽海湾创建任务清单。将全市美丽海湾划分为“已建、在建、未建”三类:目前已建成八角湾、长岛庙岛诸湾2个国家级和四十里湾、龙口岸段2个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对已建成的4个美丽海湾,每年开展成效评估,补齐短板;对今年正在创建的蓬莱湾区和海阳岸段,实行“一湾一策”,对照评价标准,分类开展整治提升,对处于创建准备阶段的芝罘湾、牟平湾、招远金砂湾、莱州太平湾、丁字湾—烟台段等5个海湾,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美丽海湾建设项目清单。以美丽海湾创建为抓手,围绕海洋环境整治、流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提升等领域,会同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等相关涉海部门,指导各沿海区市动态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纳入“蓝色金融项目库”。

——涉海企业生态保护清单。积极为涉海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同时,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为金融支持渔业转型提供“数据导航”,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产业急需处。整合渔业全链条数据资源,建立“渔业数据共享包”,内容涵盖生产、资源、合规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脱敏处理后,将定向共享给金融机构,帮助其更精准地评估项目风险,让“生态价值”可量化、可融资。推动渔业特性与金融产品的“双向适配”,让金融服务真正“懂渔业、助渔业”。

发放海带、海草床等

海洋碳汇贷1430万元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新军着重介绍,《行动方案》将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融资资产进行重点攻坚。依托海草床、贝藻等蓝碳生态系统,对接GEP核算和EOD项目,探索形成具有烟台特色和优势的海洋生态权益转化为可融资资产的创新产品谱系。

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继松表示,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和辖区各金融机构聚焦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海洋资产使用权益、海洋碳汇权益、生态环境导向(EOD)项目开发等四个方向统筹谋划推进,开展集成式金融创新。

例如,指导烟台银行成功为大洋海产品增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全市首笔“GEP生态价值贷”,帮助企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3家金融机构发放GEP贷款1790万元;全市金融机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30.06亿元,同比增长39.7%;累计将碳汇贷品种拓宽至“海带”“海草床、海藻场”“扇贝”“牡蛎”等4种,累计发放海洋碳汇贷1430万元;针对3个EOD项目授信29.3亿元,发放贷款13.61亿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回报周期长、经营主体弱等特点,为融资主体提供长周期、低利率的贷款支持,合理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空间。

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