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旭日初升,青秀山在薄雾间吐纳清新,邕江宛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漫步在依山傍水的绿城南宁,风过处,阵阵花香浮动;俯瞰整座城市,半城绿树半城楼;穿行在大街小巷,“道”处是风景。四季花开、绿意盎然、路面洁净、交通有序……这幅温馨画卷的背后,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悄然浸润。
南宁,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持续开展深化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环境品质行动,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助人”“文明家园”“文明乡风”“文明行业”等六大文明行动为经纬,精心编织一张更高水平的文明网络,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和谐宜居、开放包容、人民满意的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人潮涌动,消费旺盛。(黄红锦 摄)
传承历史文脉
彰显城市特色
了解一座城,就要从她的历史开始。
暑期,南宁文旅热潮涌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骑楼廊柱斑驳,镌刻着时光流转;青砖小巷蜿蜒,诉说着城市变迁。徜徉其间,金狮巷民居群的古朴气息、南宁城隍庙的庄重底蕴扑面而来。
“三街两巷”地处宋代以来南宁城垣格局发展的起源地,是老南宁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区域,包括民生路、兴宁路和解放路等3条街道,以及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古巷道。为守护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南宁市启动保护修缮工作,对街区内的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延续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让市民游客能够触摸历史脉络,感受文化的深沉魅力。
如今,“三街两巷”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成为现代与传统交融的时尚地标、南宁新的旅游名片:每当夜幕降临,灯光勾勒出飞檐翘角的轮廓,熙熙攘攘的人流仿佛穿越时空聆听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故事。
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的关键。在城市建设中,南宁市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守住城市根脉,传承历史文脉,为群众提供绵长的文化浸润和丰厚的精神滋养。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南宁市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城市的空间品质和文化魅力不断提升。
如今的南宁,高楼大厦林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承载千年历史记忆的同时,散发着现代都市的活力,正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
突出价值引领
推动文明实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领南宁社会风尚。
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南宁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城市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建设、公共空间打造、市民文明习惯养成等方面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市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涵养;注重文明意识浸润、文明言行熏陶、文明细节规范、文明习惯养成,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以“人的文明”塑造“城的文明”。
凡人微光、榜样力量,织就城市文明星河。
长期以来,南宁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以梁小霞、梁佳等身边典型为榜样,长期开展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完善道德建设先进典型选树机制。全市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304人、“中国好人”72人(组)、各级“新时代好少年”15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越来越浓。
培育城市文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其成效检验于群众文化获得感的提升中。多年来,南宁市持续推动“爱在南宁”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城市文明。
——坚持以“中心—核心所—重点站”为发展轴,高标准建设县(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9个,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向公共服务场所、公园、景点景区延伸,努力打造文明实践的“南宁样本”。
——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系列活动,用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人们在厚植文化自信中,聆听跨越时空的文明回响,领略中华文化的崭新气象。
——持续打造“主题月+实践日”活动模式,高水平策划“文明实践我行动”“文明暖心”“文明实践月月行”主题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优质文化供给、暖心服务惠民等行动,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3.8万场(次),受益群众近480万人次。
提升市民素质
形成文明风尚
在青秀山“自然课堂”的压花驿站,孩子们屏息凝神、指尖翻飞,在“一夹、一剪、一放”间,栩栩如生的压花作品精彩呈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青秀山以植物认知、压花为内容打造“自然课堂”品牌,让市民游客在手工艺创作中深度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之美与文明之光在此互相辉映。这座被誉为“城市绿肺”的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2024年游客量达876.3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它既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更是价值引领的示范点:2021年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022年成为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如果说青秀山是南宁亮丽的生态名片,那么“礼让”无疑是这座城市暖心的文明风景。南宁市自2012年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以来,文明的种子便在全城播撒。如今,礼让早已从“文明倡导”升华为“全民习惯”。
今年以来,南宁市持续打造“礼让斑马线”升级版,倡导斑马线前“车让人、人快走”的通行理念。同时,在民族大道等路口设置文明交通引导岗,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等工作,志愿者手持劝导旗,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帮扶老弱安全通行。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还在市区城市道路斑马线前全面推广荧光黄绿“礼让行人”告示标志,显眼的荧光色让驾驶员能在更远的距离及时减速、礼让行人,让斑马线不仅是交通线,更成为传递善意、连接人心的“文明纽带”。
城市,因文明而兴;文明,让城市更美。今年5月,南宁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自2009年以来,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每一个生活在南宁的人都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如今,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南宁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逐步迈向常态化,城市治理体系逐渐完善、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历史文脉得到延续、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愈发美丽,文明城市的“创建清单”已然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清单”。

1.人工智能重塑研学模式 让体验焕发新活力2.打好特色产业牌 奏响乡村振兴曲3.南宁首届人工智能职业技能大赛报名启动 高能赛事激发AI人才竞技活力
来源丨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郭少东
编辑丨黄运明
校对丨张 威二审丨奚林忠三审丨陈满运 刘晓婧南宁日报新媒体出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